第三十二章 启程北返(1/2)
在离开前的几天里,要忙碌的事有下人去做,而许烈、卢方等人自然就完全闲了下来。
不像在旅途中时候,就算走得再悠闲,始终也是一直在往下一站而去。
不过,许烈也不会觉得无聊,每天除了常规的练武之外,要么和蔡邕谈天说地或者听他讲学问,要么和小美女聊天、玩笑,要么在顾雍的陪同下逛逛吴县。
日子那也是过得惬意至极。
终于,离开的时候到了。
蔡邕准备了这么多天,自是一切妥当,回程的计划也是安排好了。
一行人准备过太湖,穿过丹阳郡,然后在长江边坐船,延长江而上,到达汉水后,再延汉水而上,在襄阳弃舟登陆,自南阳郡而北上雒阳。
至于船只等事自然有顾家这个江东地头蛇处理,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此时,众人正在吴县西门外,顾家主、顾雍以及吴之四姓其他三家如今在吴县能说得上话的人都前来送行。
对于蔡邕这种天下名士,自然是结下一份善缘为好,所以蔡邕在吴地这么几年都受到了几家人的各种帮助,如今送别,倒是成了一份大场面了。
“伯喈兄,多谢你能够教导雍儿这么几年,愚弟一直感激不尽,希望你一路珍重,此去雒阳,鹏程远志,翱翔九天!”顾家主与蔡邕同饮一杯践行酒后,临行祝福道。
蔡邕笑着说道:“多谢贤弟吉言!”又看了看顾雍,说道:“我本来还想看着雍儿长大,传授他我之所能,岂料今日便要离去,也是以为憾事!”说罢,叹了口气。
顾家主听得蔡邕如此说,又看了看原本有些悲伤、现在又甚为感动的顾雍,心念一动,郑重地对蔡邕说道:“伯喈兄,愚弟在此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你能答应!”
众人见他如此郑重,纷纷侧目,欲听他有和请求。
蔡邕也是爽快地说道:“但说无妨!但我所能,绝不推辞!”
顾家主见他答应了,便笑着说道:“岂敢太过劳?只是我这孩儿,如今已是十四岁了,再过几年便要行冠礼,伯喈兄既是雍儿的老师,又是天下名如,所以我希望伯喈兄能在临行前为雍儿赐下一字。”
蔡邕面露犹疑,说道:“这赐字一时,贤弟不希望自己来吗?”
顾家主回道:“伯喈兄人品才具胜我十倍,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我相信雍儿也是希望如此的!”
顾雍闻言,说道:“请老师赐字!”
依然是那么言简意赅!
蔡邕明白他的心意,便说道:“好,且容我思量一番!”随后便抚须思索。
众人也不打扰,皆是静静等在一旁。
大约十息之后,蔡邕眼前一亮,说道:“我初见雍儿,便惊叹他的才能秉性,如今临别之时,亦是初心不改,若是不弃,便取‘元叹’二字如何?”
许烈在旁边一听,恍然大悟。
原来“元叹”是这么来的啊!
顾家主本就只是希望蔡邕取个字给儿子,至于取什么,那是毫不在意,反正以蔡邕的才能肯定是取不出差的,此时闻得“元叹”二字,自然是欣然应允。
顾雍也跪拜行礼,说道:“多谢老师赐字!自今日起,我便是为顾雍字元叹!”
说罢,被蔡邕扶起后,又是一躬在地!
“望你今后能继续用心努力,若持之以恒,将来封侯拜相,自是手到擒来!”蔡邕激励道。
“是!弟子必不负师恩!”顾雍朗声回道。
之后,又是好一番送别言语,方才启程而去。
“诸位请回吧!时候不早,邕也要启程了!”
“恭送伯喈公!”
车马起驾,缓缓而去。
之后,送行之人也就各自散去。
……
车驾上,蔡邕、许烈、卢方三人围坐在一起。
而许褚自然是在外边骑马乱逛,兴高采烈。
这几日可是把他憋坏了,成天待在一个地方,周围又都是文士,弄得他好不自在,连话也是没说几句,怏怏不乐的。
许烈心有所动,问道:“蔡师觉得送行的那些人如何?”
蔡邕看了许烈一眼,反问道:“为何有此一问?”
许烈老实说道:“我认为这些人,怎么说呢?嗯,少有社稷良臣!”
许烈之言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他想起曾经历史上的东吴政权,诸多决策,江东世家大族考虑的基本都是自己的利益。
于他们而言,所谓天子,不过是个话事人而已,他们并不在乎是谁,只在乎那个人是否能给予自己最大的利益。
而赤壁之战前夕,人人劝孙权投降,便是第一个明证!
所以,孙权之所以能为许多人推崇,便是因为,对于这样的内部情况,他能够合理调整,将各自为政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蔡邕见许烈说得这么直白,也叹了口气,说道:“你所言不差!江东本就是偏僻之地,朝廷政令的执行力很多时候反而比不上当地的世家大族一言。而如陆季宁(陆康)这般人物是少之又少!”
卢方接话道:“如蔡师所言,这些世家大族,多年来习惯了朝廷鞭长莫及的情况,自然就会少了像季宁公这般良臣,而这般人物越少,江东的情况就越严重,若是任其自行发展,那就是一个死循环了!”
蔡邕说道:“方儿说得不错。你们看今日那么多人前来为我送行以及当初对我的一些帮助,其实绝大多数都只是因为我还有一些声名罢了,善待我既能获得我的好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