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谢河畈》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谢河畈 () >> 集体辞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23376/

集体辞职(2/3)

,王为民就认定他是报料人。事实上,间接报料人是华农的章文才教授。富有镇的砂糖橘,早熟蜜桔,无核甜橙,章教授带领门生弟子,不仅免费提供苗木,还义务传授培植,嫁接,贮藏,保鲜,销售技艺。1978年,经国家批准富有镇建设两万亩脐橙外贸出口基地,章教授一次引进了12个美国优良脐橙,夏橙品种,试种大获成功,章教授手把手传授栽培,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教出上百名柑橘“土专家”,培育新品种达50多个,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脐橙上市。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脐橙,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其后,“全国名优水果”,“省优质产品”,“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一个个荣誉相继落户在此。章教授十几年如一日,这才造就了家家有柑橘,户户有蜜桔,人人卖甜橙的盛况,果品畅销省内各大水果市场,让富有镇享有盛誉,成为柑桔之镇。

由于货源充足,此后便开办了食品厂,其桔子罐头,瓶装橙汁,远渡重洋,畅销海外。村民视章教授如同财神菩萨,镇领导对他也毕恭毕敬。

当时就是全国著名柑橘专家的章文才,国家一级教授,被誉为”柑橘之父”,为何会来偏远的富有镇公社?1935年,章文才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研究院东茂果树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章文才回国,袁世杰是武汉大学校长,李昌瑛是武汉大学教授,居住在武汉大学十八栋的第四栋,夫妇俩交游甚广,拥有一大批社科文艺界的硕儒时彦朋友,是时人钦慕的一对学者型伉俪,章文才也是座上宾。1950—1953年,章文才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1954年起,章文才任华中农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等职。李昌瑛也曾在英国留学,是伦敦大学的博士,也曾是武汉大学的教授,俩人不仅是校友,还是同事,更是知已。1957年,李昌瑛在政治运动中,因言论不慎,被免去了教授职务,下放到图书馆当清洁工,次年她又被开除公职,判管制两年。当时因李昌瑛年老体弱,没有遣送外地劳改,留在校园内,由街道干部监督劳动,每天挥着大扫帚,扫满地扫也扫不尽的尘土和落叶,真可谓斯文扫地。李昌瑛落难后,章文才没有像大多数故交那样,因时局诡谲,故选择避而不见的态度,他经常来探望安慰,二人用流利的英语交谈,慨叹,且给钱给物,借影响用关系,救助她们孤儿寡母。君子之交,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的眼神,其淡如水,一种了解的扶持,从善如流,却至真至纯,平常时偶遇,见面欢喜笑相逢,长期不相见,默默关注亦无事,但到落难,雪中送炭,千里奔呼有深情,千金散尽不皱眉,万贯家财不敌仁兄义重。自然而然,章教授对她的子女也熟悉和了解。因此,袁焕轩牵线引路,谢清溪登门求助,拜请章教授出山,下乡指导村民脱贫,就毫无疑义了。章文才到富有公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李昌瑛的坟头祭拜知已。

那段时间,章教授在富有镇传授水果中草药防腐保鲜技术,推广“多菌灵”与2,4—d配合洗果,可使柑桔果实在常温条件下,贮藏保鲜4个月。他自然听闻集体辞职之事,和乡村各类议论。章教授回学校后,将此事作课堂讨论题,让学生自由争论,辩驳。学生回家还意犹未意,向家长叙谈。在省日报当记者的家长,目光敏锐发现焦点,就下镇采访,写成新闻稿,发在头版头条。

这样曲折的解说,王为民当然不信,他不敢问罪于章教授,骂“好管闲事”,也不敢兴师报复于省日报记者,唯一能心急火燎地挑衅示威的人,就是袁焕轩了,“坏老子的事,还想在老子眼皮底下转干,门都没有”。

公共场合,王为民讥笑袁焕轩靠弟子拱卫山头,抬轿子吹喇叭,为长不尊,为师失范。

袁焕轩不气不怒不辩解,他心里明白,官场是个名利场,在利益面前,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更多的是各种潜规则,你不奉迎,做人实在,为人厚道,不装样子,大多时候在埋头做事情,是没有错,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让别人当软柿子捏就出问题了。你可以不圆滑,但也别让人觉得你太好欺负,自己辛苦干出来的业绩,就要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尊严,就要全力去维护,况且别人也不会因为你忠厚,便高看你,尊重你,只会认为你好说话,好呼唤,尽量来榨取你,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会叫你去做,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反抗,甚至是把一些责任往你身上推,也成了背黑锅的第一人选。他拱手作揖,绵里藏针的打哈哈,“恭喜您家,您家属于绝顶聪明之人,发挥您家的聪明才智,造福祖国吧!”

同事为袁焕轩抱不平,他哈哈大笑,“无妨,童言无忌嘛”。随后,大伙议论王为民的人品,猜测上级将他放下来的意愿。袁焕轩听他们讨论,有时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但从来不插话。他们虽说得热闹,却无定论,最后询问袁焕轩的看法。他说了一个亲眼目睹的乡村见闻。

今春下乡,我看见渔民放鱼苗,放了鲢鱼,鲤鱼,武昌鱼,胖头鱼,还放了几条乌鲤。我疑惑不解,便问,“俗话说,一条乌鲤搅翻一塘鱼,难道不怕它起坏作用么?”渔民答复道,“一听,就是外行话。乌鲤凶恶,专食小鱼,是不假,可强壮的,敏捷的,


状态提示: 集体辞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