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时代的灵魂》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时代的灵魂 () >> 第196章 将起航未起航(上)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33769/

第196章 将起航未起航(上)(2/2)

不管读什么专业,只能在蓉景读,其他城市一律不准填报,否则读大学就要完全靠自己,自己去挣钱交学费,自己挣生活费养活自己。

张连城比江泳博和宁声涛都要“自由”。大一放第一个学期寒假的时候,张连城给宁声涛讲起他父母对他的“安排”时是这样说的:“我父母不给我地域限制,也不给我大学限制,甚至也没有专业限制。所以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填报三江大学、江府大学和济文大学这些距离上千公里外的省外一流大学。可最后呢?我现在却在三江的这所军校。因为军校不用花学费,以后也不用费神去找工作。”

“那军校也很多,你选择去三江,是不是有什么要求呢?”宁声涛问张连城。

“高一的时候,你不是不愿意去登三江塔吗?你不是说三江塔的风景没有长江大桥的风景好吗?我去江宜读大学,你不是可以来找我玩吗?”

宁声涛被张连城感动了,眼睛有点湿润。很可惜,张连城在江宜读重点军大四年时间,宁声涛一次都没去过。他到三江去看到人生中第二座长江大桥是汶川大地震之后。

如果张连城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大学、专业,也许是济文大学的建筑专业也许是海洋与地球科学专业,还可能是交通工程专业。是不是更幸福,能不能活的更轻松,会不会整个命运都不同呢?

如果江泳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大学和专业,他会不会有今后那种厚积薄发的人生轨迹呢?

如果宁声涛可以自由的选择,他的命运还能让人写成一本书吗?

80边,甚至85前的这一代随着改革开放为出生的中国人,尤其是城市子弟,能有几个当年完全自由自主不受道德捆绑的选择大学和专业呢?

改革开放开始于70年代末,改革了很多很多,但最难改的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儒家家庭理念;开放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许70后和85前还没有得到解放。

江泳博、宁声涛和张连城这一代城市独生子弟,几乎都没有真正在读书、工作、爱情上得到真正的解放。

这一代城市子弟背负着十分重大的道德枷锁,从小被教育要爱一切,爱党、爱国、爱民、爱劳动、爱科学、爱shè huì zhǔ yì、爱集体、爱动物、爱他人、爱卫生、爱粮食、上爱老、下爱幼,可是呢?到了21世纪,看着那些出生在网络时代或者成长在网络时代的自由自在的90后和00后,看着那些几乎已经失去对传统的理解和认同感的年轻人,看着那些几乎只想得到不愿意失去,只要被爱不愿意付出爱的年轻一辈,他们又有谁来爱呢?

宁声涛下定决心要复读,也许是因为历史没考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宁声涛的父母下定决心让宁声涛幅度,也许是因为农科院和宣传部里的同事。

包桂兰因为宁声涛曾经非常出『色』而在单位里非常有面子,被大家一致认为不愧是家教有方的母亲和教育得法的教师。从宁声涛开始读书到高考之前,包桂兰都可以很骄傲,甚至连中考不够理想时,毕竟还有高中的变数,大家都很看法宁声涛,也非常尊重包桂兰老师。

宁愿基原本在乡下教书,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再到公立学校的人民教师,后来因为出『色』的文笔被人脉广能量大的成教授介绍到了市委宣传部工作。在单位里,大家都会比孩子,在宁声涛高考前几年,宣传部里的孩子出了除清华北大以外全国顶级的几所大学的学生。从他后几年来看,还有两个孩子在高中的成绩非常出『色』,几乎也铁定将成为名牌大学学生。

于是,宁声涛复读了,别人读到高三,他还读了高四。

{本章完}


状态提示: 第196章 将起航未起航(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