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1)
这首曲子的前30秒都是重复的非洲鼓鼓点前奏,三十秒后琵琶切入,这个鼓点前奏蔺箫觉得对于一支舞蹈实在是太长了,留十秒左右做起势正好。
全曲有五分多钟,上一世她给学生们剪辑的版本是四分钟的样子,这次最后剪辑出来三分钟多一点就够了。
舞蹈太长了小孩子的体力会跟不上,而且蔺箫将它编成了一支节奏较快的舞蹈,快节奏舞蹈总比慢节奏舞蹈要更累,动作的转换也更加快速多样。
三分钟,蔺箫估计就算将动作改简单些,这也是班上没有专门学过舞蹈的女孩儿们的极限了。
家里玄关处有一面很大的落地镜,蔺箫平时在家里就是对着这面镜子练习的。
先听了一遍曲子,顺便做了简单的热身,然后重新播放,将mp4声音外放到最大放在地上。
右手做抚额状,掌心朝上似触非触,抬肘。左手平探,肘、腕部稍曲。
左脚绷脚后点地,稍稍下蹲,右侧头。
这也不是一个复杂或有难度的动作,但由蔺箫做出来,让人一眼望上去就觉得极美,这便是古典舞独有的身韵的功劳了。
古典舞“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两者合而为一才真正体现了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古典舞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神形兼备”的艺术体现,而身韵的训练便是古典舞学习中即为重要的教学之一。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它是古典舞的灵魂。
“无韵则神死,少律风格无”,没有神韵的古典舞就好像蝴蝶失去了美丽的翅膀,无法随风而起了。
纵观中外无数舞种,古典舞是最为重视神韵这种气质感觉方面能力的。
这也是蔺箫为何在六岁那年看见邹老师的《梅花泪》一舞后,便从此爱上古典舞的原因了。
《梅花泪》是一支柔美的身韵组合舞蹈,可以说将古典舞的身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邹老师是男子,跳起这支柔美舞蹈来却毫无违和之感,更添一丝力度。
说实话,蔺箫后来想起这支影响自己人生的舞蹈,上大学后老师教过,也在网上找过许多视频看,却再也没有那般刚柔并济、让人惊艳不已了。
可惜,从此再也看不见邹老师那一舞了吧,毕竟他的腰是越来越不好了。身韵元素化动作中以“拧、倾、圆、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腰是中心,腰不好这些动作都无法做好。
而蔺箫上一世三十几年人生中,除六岁之前以及初中三年,剩下的人生都是以舞为伴。
经过岁月的沉淀,身韵之美不再流于表面,慢慢浸入骨血里,行走坐立间尽显。
这也是为什么学舞的孩子总会让人觉得更有气质,因为在平时的基础训练中其实就融合了些许身韵的学习。
然就蔺箫的理解来说,身韵也并不千篇一律,这世上每个人都不一样,气质也千差万别,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度”是最重要的。
就像某选秀节目带火的balance一样。
现在的蔺箫就是如此,一个准备动作就能看出不一样。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还是不够将这支舞全部改完啊。
蔺箫发现如果按原本的动作来,她自己现在的身体都有许多动作无法完成。
例如其中一个双起双落燕式跳带空中转的动作,她现在做起来也是十分吃力,差点就失去平衡摔下去了。
这也是身体记忆没能养成的原因,毕竟许多高难度动作都是靠着不断练习熟能生巧。
九岁的她根本没接触过高难度动作,而在邹老师的舞房学习时,也是在基本动作练习和开腰耗腿中度过的。
要尽快把这些基本功练上去才行啊,蔺箫想。
第一遍尝试了跳她原本编排的《踏古》后,剩下的时间蔺箫都用在了简化动作上。
可是又不止简化动作这么容易,相当于重新编排一支低难度的舞蹈了,这期间还要考虑动作之间的衔接是否流畅等等。
不过还好,舞蹈的整体架构和故事脉络没有变化,这才是最费力的部分呢。
其实舞蹈编导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用以培养专门的舞蹈创作人才。一支舞蹈也可称为一个舞蹈剧目,舞者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内容,塑造典型形象,而舞蹈编导则是一个创作者。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