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雄霸大明朝》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 第271章 大旱征兆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8258/

第271章 大旱征兆(2/3)

耗。如此百万石粮食,与颜思齐那里均分利润,也该有十万两进帐。”

这叫个什么事?为了避嫌抬高运费,百万石的粮食基数,一石一钱银子,这就是十万两。其实,利润还可以更高。

那就是等朝廷意识到各地‘春’耕险情后,宫里急的火烧眉‘毛’了再去抛出这百万石粮食当救世主,到时候得到的利润更高,功绩也更大。

当然,面对各地夏收后将要出现的缺粮情况,永远最关心这个问题的只会是宫里,而不是朝廷!

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今年大面积减产的情况,已经是确认了的事情。朱延平的幕府参军司,天文、农业方面的人也有,都拿出了万历年间的例子说明,这么重的初‘春’霜降,绝对是个坏消息!

朱延平点头后,徐卿伯提笔书写奏折,朱延平签字,幕府三司纷纷附名,增加影响力以示决心。

此时山东历城,一大早起来出城去看趵突泉的杨衰也被城郊农田景‘色’吓住了,下了马车四处看着,抬脚蹂蹂冻瓷实的蒲公英,他叹了一口气。

唔,好冷的天,四时不正呐……

京师官员们如此感叹的,多加了一件里衣。

从地里跑回来的郑一官收拾一番仪容,怀着‘激’动入帐参见。

他感觉,将军终于想起他了,或许横海营那里会有他一个差事……

“准备准备,跟着苏成回江南,有三件差事‘交’给你。”

朱延平拿着一封信在郑一官面前装入竹筒,盒盖后上漆密封:“第一是将这封信送到颜思齐手中,拿到回信后即刻赶赴南皮。第二,召集你的旧部,若他们愿意跟着将军府谋一番前程,就带着家当来南皮。”

“这第三,听说澳‘门’、宁‘波’、漳州、广州等地多有番种传来,想来好吃的东西不少。各式各样的番种都收集一些,越多越多。‘花’费多少银子你先垫付,账册务必清晰可靠,回南皮后由幕府补足。”

这位可真是个大吃货,郑一官笑着拱手:“闽粤地区番种不算值钱物,就稀奇罢了,权当标下献与将军的。这造册能免还是免了,标下是粗人,这事儿头疼。”

“公‘私’赏罚分明,是本将率军之根本。不会造册就记在心里,该补的要补上,功劳少不了你的。预期,什么时候能回来?”

朱延平笑着,他可不相信这个海贼首领不会算账,不会算账的海贼成不了头目。

郑一官想了想,道:“回将军,最快能在四月中旬返回。若弟兄们下海,标下留下书信,也会在四月中旬返回。那些弟兄上岸后,自会来南皮投效于将军麾下。具体日程,说不准。”

一旁书吏在空白的路引上写好信息,用芋‘交’给郑一官道:“郑队官,日期已签定,别误了时期。”

郑一官点头笑着接下,他低头看一眼路引笑容更甚,不就是路引?海里的弟兄上岸,谁会管路引的事情?

什么他们的弟兄会下海,上岸后他一封信就能拉回来,纯粹就在朱延平面前表示自己内部团结,是很有战斗力的。

以他对颜思齐的了解,估计他的弟兄现在别说下海,就连船都没了,运气好会在台湾岛上种甘蔗过安闲日子,运气不好会在工坊里当苦力……

正好拿着这份命令过去狐假虎威,从颜思齐那里补充一些船。

所以他回江南的时候用得上路引,回来的时候走海路,颜思齐的旗子往船首一‘插’,谁敢拦着他查路引?

郑一官神清气爽,甩着膀子走了。

骑术最好的牛奋威入帐,将公文竹筒绑在背上,拿了通行公文领了十余骑疾驰而去。

忙完这些事情,正值日出。

朱延平漫步在帐前,双手负在背后,一旁徐卿伯端着茶碗:“将军,朝廷必然会重视这件事情。幕府也要做好应对,百万石粮食调控粮价,府里要拿出一个章程出来。若朝廷询问,府里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这批粮食上面不会允许我们‘插’手。”

旭日金辉下,朱延平眯着眼两人再次登上指挥高台,只见清淡晨雾弥漫,外围原野霜解。章程,无非粮食怎么用。

朱延平眨着眼睛:“西北官道荒驰,以赈换工为核心原则。运过去的粮食我们不卖,否则开了这个头谁知道粮食会落在谁手里?饥民要吃饱肚子,那就出力气做工。修缮官道、维修水利、整备城池,哪怕在荒山植树也行。”

“每一粒粮食都不是白来的,朝廷赈济也不能给人白吃。运多少粮食就是多少个工,多少个工能做多少事情都是定数,做不得假。做哪些工程、怎么施工、工程预算这些事情可以让地方和工部提,最后验收工作要各方面联合,确保工程质量。”

“粮食由幕府运输并负责看守,运输、仓储、赈济分派使用,全程由幕府军士参与,确保粮食能用于该用的地方。”

徐卿伯点头,各方面牵制是最好的结果。

他想了想,为朱延平补充道:“北方减产,这是朝廷关心的大事。除了缺粮赈济外,府里最好拿出缓解旱情的策略。无非提前动员劳力兴修水渠,开挖水井,夏收时官府收粮控制粮食等几个方面。这些朝廷也有能人想得到,府中率先提出,也是功绩。”

“再者,将军与幕府自成一系,不与各司衙‘门’沆瀣一气又素无关联。故而,府里的意见会让各方看重,不至于否决。”

“若提前施行,今年并无大旱,将军与幕府上


状态提示: 第271章 大旱征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