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1627崛起南海》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1627崛起南海 () >> 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9490/

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2/3)

施耐德笑道:“安南国内抱着你这种念头的人,现在应该还有相当多,不过这没关系,时间会证明我们谁对谁错。还有一件事你大概是忽略了,像安南这种拥有漫长海岸线,主要城市又都在临海地区的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永远都别去想什么自立门户之类的打算!”

施耐德这句提醒让阮经贵顿时醍醐灌顶,立刻便想通了海汉人的真实打算。海汉人在安南所设立的据点,算上还没有开始实施的南方四港。全部都在海岸线上,而安南军方最为薄弱的力量便是水面部队。南越地区的水师几乎已经被海汉战船清剿得一干二净,水师俘虏特别是其中的指挥人员,全都被作为抵债物运到了三亚。北越地区稍好那么一点,至少现在还有一些运兵船和货船可用,但相比海汉人那些专业的重炮战船,北越所谓的水师战船其实跟普通民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海汉人的火炮面前也就是一堆堆漂浮在水面上的烂木头而已。

在对安南的军事援助和合作项目当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陆军的。与其水师相关的项目有且仅有一条,那就是出售“探险级”战船,然而升龙府现在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向海汉人购买战船,即便咬牙割肾买了,也还是养不起这么一支耗费巨大的水面部队——仅仅是战船每年需要在胜利港造船厂维修保养的时间和费用,就足以让升龙府的高官们打消采购的念头了。

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安南国大概都没有希望建立起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强大海军,而在海汉执委会的刻意操作之下,安南未来的军事发展之路很可能会出现一种奇怪的跛脚现象。即只有陆军,没有海军,而整个安南的海岸线都必须交给海汉这个盟友来进行保护和防御。这样一来,就算今后安南的陆军能强到逆天,也没办法对机动灵活的海汉海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反倒是为数众多的安南沿海城镇,都将会一直处于海汉海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由于双方在造船、武器制造、海洋作战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再加上海汉执委会有针对性的安排,安南在这个领域几乎就没有翻身的可能性存在,今后要确保海疆安全的唯一选择就是进入海汉的阵营。而这个阵营可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军事合作的范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要跟海汉步调一致才行,然后建立起一个由海汉主导的关系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这种程度大概已经完全超出了李奈和阮经贵对结盟关系的认知,毕竟他们的眼光受到这个时代的局限。对于什么叫做一体化并没有具体的概念。

不能完全理解倒也并不会妨碍二人对执委会高瞻远瞩的敬佩之情,阮经贵不禁叹道:“在下曾闻,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如今在下也总算领悟了海汉为何能以少量精兵,控安南千里疆土,执委会这庙算之精。着实无可匹敌!”

李奈也赞道:“以执委会这方略,安南朝廷那些人就算想破脑袋,恐怕也难有破解之法!高明,的确高明啊!”

议完这个话题,施耐德便取过公文箱,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叠文书递给李奈道:“这些是本月到港的人员委托培训协议书,你看看没问题就签了吧?”

李奈随意翻看了两页,抬头问道:“都是我李家庄的人?”

“那不废话,别家的人能让你签字吗?”施耐德笑着斥道。

“那我就不用一个一个慢慢看了。”李奈从自己怀中拿出一支签字笔,俯身开始在这叠文书每一页的落款处签上自己的大名。这支签字笔还是当初他与执委会签署合作协议之后,陶东来送给他的小礼物,为了能够以正确的姿势使用这支精巧的签字笔,李奈还特地向宁崎请教了握笔的手法。当然他也被告知这支笔能够写出的字数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在一些文书上签名之外,李奈在日常中基本都不会把这个稀罕玩意儿拿出来用。

在经过近两年的合作之后,海汉与李氏家族的合作项目早就不止初期阶段的贸易和军事了。双方除了都在对方地盘上设置了常驻机构之外,也开展了更为深层的合作,比如李氏家族从去年开始,便按一定的周期派人到三亚来学习海汉开设的某些培训课程。

这些培训课程并不是针对学龄儿童的文化识字班,也不是训练武装人员的军事内容,而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比如金融财会课程,就是因为现在“福瑞丰”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地使用海汉银行开出的银票,而账房先生往往并不了解如何分辨和使用海汉银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和商务部便联合办了班,也不仅仅只面对“福瑞丰”一家招生,其他愿意参与的商家都可自行派人报名。

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医疗、农艺、物流、销售等等专业,全部都是自愿报名,虽说培训费用价格不菲,但招生形势非常好。去年上半年第一期的培训班,每个专业只有寥寥数名外来学员入学。现在仅仅只是李氏家族报名参加下一期培训的学员,就多达二十余人。这届培训班的外来学员估计最终将会超过两百人,甚至连葡萄牙人都在金融财会班报了两个名额,因为双方已经议定近期就要在澳门设立海汉银行的分理处。

最初外界并没有太重视这些培训课程,老板们的注意力都在那些培训时间长达数年的生产技能上,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这些短期课程的


状态提示: 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