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镇军将军》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镇军将军 () >> 第一百一十章 英国人带来的压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9956/

第一百一十章 英国人带来的压力(2/2)

为国内军阀混战不安定,铁路建设迟缓造成。

清朝末年共修铁路9,618公里,民国初期的动静可不大,数字少的可怜。不过从海关记录看,民间对于传统运输方式运输的货物于去年代开始下降。说明有更多人意识到了机械带来的便捷。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还是有不少知名人士懂得。不少大中城市都开始计划对外修建公路铁路,汽轮将这些城市与外界联接起来。

现在看到河里冒着大烟囱跑来跑去的轮船,很少有人会喊妖怪了!

这也告诉了赵云,卖民用自行车、汽车、卡车、拖轮的可行性。

华夏沿海一直是走在内陆的前面。沿海的大城市与国际市场相联,很多新的职业和产业在这些地区出现,而广大农村和内地基本是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和清朝时期基本没有变化,第一个施行村级政府执行单位的还是山西的阎锡山。农村地区的宗族势力十分庞大,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的理教很多都是出自这些地方。经济差,思想就更跟不上。外国商品很难打入华夏市场,与国外的贸易有限。

一些新的工业设备也很难普及被应用。

新的职业和中外企业在这些城市发展起来,尽管国内战争连绵,但很多地方上的大佬对于军火和传统的重工业还是有默契的进行了发展,工业增长率在1912-1920年间高达13.4%,今年1921年却是因为外蒙而导致了市场上的萧条,很多物资都被囤积了没有盘活,好在赵云疯狂的购物,才导致江南这个全国的钱袋子先盘活了起来。这也使得江苏和浙江督军对赵云的实力大吃一惊,对付赵云的手段也更隐秘。

而在武汉,那里的炼钢厂也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各地的督军也都知道自己辖区内的经济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减少了外国产品对华夏民族工业的竞争压力,因而使华夏民族工业在第一次大战期间有机会发展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虽然有一些面粉厂等基础工业发展了起来,可是很多重工业项目,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导致缺乏所急需的设备不得不延缓。

华夏人所有的现代工业在总现代工业中的比重在民国初期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华夏人均外国投资在1914年是$3.75,这个比重过去了快十年也变化不大。外国投资只占国民生产净值的1%。

老外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华夏的发展前景,只是把她当成了一个原料的来源地。

民国时期虽然农村还基本是自给自足的,但专业商人在商业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比一般落后国家要发达,这也是上海能拥有十里洋行,成为远东明珠的原因。上海、宁波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国内贸易是这些商人的主要生意。

专业货栈的出现,专门协调,规定商业活动的行会和商会的出现,而且产生了相当发达的华夏自己的金融网。例如:山西票号。

各种钱庄和当铺也在沿海和发达地区形成规模,各种行业习惯和私法(就是潜规则)也发达起来。

长江流域的丝织业中湖州人在清末就已经到上海开办私人机器缫丝厂,和洋人做生意。各地的商人开始到处找洋人掘金。赵云发现自己的机遇很多,现在各地的督军都知道在江苏有自己这么一个人了,现在要是找他们合作也是有希望的,不过得先过了南京的那关。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一十章 英国人带来的压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