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再见彭莉(1/2)
来礼县的第二天,李承随着彭老、王老等人,走过一遍西垂陵园,大略看看。
考古现场,其实真心没什么可看的。
这些墓葬大多被盗,即便剩下的那些出土好东西,也被快速转移走,或封存或养护,不会继续留在土坑中暴露在空气下,现场只有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坑。
当然,这些土坑也不是全然无价值,无论是夯土层还是黏土层,都会记录当时的埋葬环境,当然,这就需要非常专业的眼光来判定,而专业,素来无趣。
所以,他走过一圈,留下照片资料之后,也就没啥兴趣,回房间继续他的论文。
礼县是李承此次国内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为轻松的一站。
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京大考古系,四家机构联合组成庞大的科考团队,在礼县已经驻扎三年时间。考古队员们对这座秦国早期重要都邑的水纹、矿藏、地势等,进行大范围的摸底和测点。
不少随队的研究生、博士,甚至教授们,都发表过“西犬丘与先秦”内容的论文和观点。像什么“西犬丘秦人与西戎的经贸往来猜想”、“从秦公大墓金制品谈西周及先秦与中亚的商贸关系”、“西垂在秦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先秦文化考”……诸如此类的文章,数不胜数。
所以,李承想要查阅什么资料都很方便,如果他再无耻一点,甚至可以直接拷贝某些论文。
可是,做学问,终究是做给自己看的。
他最终选择的课题为“从秦公大墓艺术风格论商周交替期华夏民族第一次血脉大融合”。
选择这一课题,他是有所考虑的。
首先,这个课题很符合国情,额,也可以说华夏民族讲究融合,讲究大一统,因而研究血脉融合更有特别社会影响力。
其次,秦人是典型的融合族群,他们的先祖伯益为东夷人,四夷之一,夏朝为官,和中原,商朝入西垂,交西戎北狄……秦人的民族融合特性,在西垂陵园的几座墓葬中的随葬品风格中,有着相当明显的体现,更容易从中找出例证。
最后,这种“论”的文章,更像“猜想”,讲究论点的启发性和思想性,并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论点的精准性,因而方便“畅所欲言”——这恰恰是李承最为擅长的。
当然,这片文章中,李承还需要将“民族融合对大秦人的正面影响”这一观点提出来,额,也就是说,老秦人综合东夷人的勤奋手巧、中原文化根基、西戎和北狄的悍勇,形成秦人自身特点,并负重前行,厚积薄发,在九迁都城之后,一步步迈向全国一统的至高神坛巴拉巴拉……
文思如泉涌,晚饭之前的一个多小时,他就将这篇论文的细纲列出来。
瞅瞅这一叠稿纸,不知不觉,细纲就写出五六千字,单这一篇论文最后写成,还不得三万字?哎呀,比那些网文手残党逼出太多!
伸了个懒腰,有些小得意呀小得意!
“阿承在里面么?”门口传来彭老的声音。
吴伟的声音传来,“在呢,回来后就没出去,在写文章。”
李承连忙整整衣服,往门口走两步,扬声答道,“彭老,我在呢。”
吴伟开门后闪身让彭老进来,李承笑着迎上两步,正准备招呼,他身后又闪出一位,英姿飒爽的女人。呃,这位怎么跟到这儿来了?
彭莉扎着高/翘马尾辫,高挑身材,下巴微微抬起,笑容带着一丝讥诮,似乎在说你逃不掉老娘的手心。没错,李承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彭老回来啦……唔?彭女士……彭老,这位彭女士不会是您的?”李承愣了愣,很快恢复过来,佯装惊讶。
“我家孙女彭莉。”彭老往旁边侧了侧,颇有意思的笑着看看李承,又看看自家孙女,“阿莉今天来看我,说和你认识,我就带她过来打声招呼。对了,你俩怎么认识的?”
看来,老先生还不知道自己和彭莉之间的纠葛,语气似乎颇为好奇。
听到爷爷所说,彭莉站在门口,对李承极速的眨巴几下眼睛,估摸着想要李承别提“钓鱼”这件糗事。
这女人长得美则美矣,这缠劲……真让人头疼。八成昨天从她爷爷那得知自己在礼县,这不,今天就从宝鸡赶过来了,还真是不达目的不罢手呢。
嘿嘿,李承这会才懒得“怜香惜玉”呢,装作没看见,对彭老笑着耸耸肩,“哎呀,没想到彭小姐是您老的孙女。前些天闹了点小误会,彭老,实在不好意思。”
“阿承,你们……闹什么误会?”彭老一愣,回头看看孙女,只见她面色羞怒,正瞪着李承呢,呃,看来这“误会”不小呢。
“一点小事,都过去了,爷爷。”见李承坏笑着要开口,彭莉恼怒瞪他一眼,阻止他说话。
“一点小事,都过去了。”李承笑着将两人迎进房间。
“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这老家伙就不搀和,以后你们多交流。”彭老人老成精,见孙女的神色有些尴尬,便意识到问题肯定出在自家宝贝身上,笑呵呵的打了个圆场。
李承眯着眼点头,应和着,“好呀,以后一定多打交道。”
彭莉走在最后,嘴角一撇,眼睛开始四处打量这个房间。
没错,这次她闻讯,、赶到爷爷这边,就是有心来李承的房间查探一下。为了这,刚才她还拉着爷爷突然上门,准备打李承一个措手不及。
让她没想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