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祐唐》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祐唐 () >> 第4章唐朝的新春团拜会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211501/

第4章唐朝的新春团拜会(1/2)

大唐的元日大朝会不是新春茶话会,而是新春团拜会。

而唐朝的新春团拜会也和后世的团拜会不同。后世的团拜会是大家欢聚一堂,相互拜年,互贺新春。大唐的团拜会,是大家聚到一起,向皇帝陛下拜年,恭贺皇帝陛下新年快乐……

程咬金和尉迟恭的粗声叫骂声中,承天门带着刺耳的吱呀声缓缓打开。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两人浑若无事地一起停手,各自扑打扑打身上的灰土,整理一下揪扯弄乱的衣冠,再彼此怒瞪一眼,同时闷哼一声,与秦琼等武将站成一排。这种默契的行动让第一次见到的李祐大开眼界。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相互拱手,两人身后各色衣冠的文臣们同样站成行列,然后依次举步,朝着皇城中行去。

过承天门,再进太极门,便算是到了大唐帝国最为核心的区域。太极门内一片十分宽阔的广场,对面便是太极殿。而在这片广场的左右两边,则分别是左、右延明门,这会儿同样打开,门里面便是大唐帝国的中枢机构:中书省、舍人院以及门下省和弘文馆。

李祐跟着三哥李恪,老老实实往太极殿的方向走。一直到接近太极殿的时候,才在熹微的晨光和周围跳动的灯火中看到了两大两小四个身影。

两个大的一看眉眼就极为相似,最大的区别便是高矮胖瘦。矮胖一点的那个身上穿的和李祐身上穿的衮冕造型完全一样,就是大了几个号,毫无疑问那就是越王李泰了。而高瘦一点的那个身上的冕服则要更精致更庄严一些,这是李祐的大哥,太子李承乾。而跟在这两人后面的两个小家伙,同样身穿亲王衮冕,同样睡眼惺忪,那是老八汉王李贞以及未来的唐高宗、太宗皇帝第九子、如今的晋王李治了。

老八李贞今年十一岁,小九李治才七岁半不到八岁。两个小家伙这会儿还生活在后宫,所以跟着大哥李承乾和四哥李泰一起等候其他的兄弟们。李承乾和李泰看到自己的兄弟们过来,同样的笑呵呵亲热热的表情,同样拱手问候的动作,让旁边文臣队伍中的孔颖达老夫子一脸的老怀大慰。李祐看得发噱,却也老老实实跟着三哥朝自己的大哥和四哥行礼问安。

监察御史已经开始吆三喝四地整顿朝拜百官的队伍了。这会儿别管列为大佬的官爵大小,只能听从监察御史的吩咐。不过文臣队伍里都是文明人,监察御史巡视一遍也就算了,比较悲剧的是整理武将队伍的那位,就这一会儿的功夫,尉迟恭和程咬金不知道为啥又吵吵起来了,那位监察御史色厉内荏的模样看得李祐替他心惊胆战不已。

从外地赶来的贺正使有的见怪不怪,有的好奇不已,踮着脚尖一脸兴奋地看着帝国最顶级的大佬在一年中最严肃的日子开片,然后又在监察御史的呵斥声中老老实实低头站好。各藩属国的使节看起来同样好奇,但他们可不敢踮起脚尖围观——整顿藩属国使节队伍的不是监察御史,而是一个膀大腰圆身披铠甲的大汉,一手仪刀一手皮鞭,那环首仪刀竖起来比某些使节的身高还高,这么一对比,越发显得那些使节如同鹌鹑了。

这让李祐惊叹不已。原本他还以为,贞观十年的大唐还没有出兵教训吐蕃,也没有吓死鞠文泰,还没有东征高句丽,也没有平灭薛延陀,这会儿藩属国有敬仰大唐之情,但恐怕未必有畏惧大唐之心。不过现在看看,似乎仅仅在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东突厥一战,以及还在进行中的吐谷浑之战,就已经让这些藩属国吓得不轻了。不过嘛,所谓畏威而不怀德,又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将来大唐还有的仗打,李二陛下早晚会把“天可汗”的帽子戴在头上。

雷鸣一般的响鞭震响在耳畔,朱衣使者亮嗓开声,大呼:“百官觐见!”李祐便照猫画虎地随着站在自己身前的四胖子李泰,先躬身行个稽首礼,才迈开步子往太极殿中行去。

参加元日朝会的人实在太多了,太极殿肯定是装不下的。除了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大唐十六卫的主要将领、皇亲国戚以及进京朝贺的刺史之外,其他杂七杂八的“闲杂人等”只能站在太极殿外的广场上面。运气好的话能能得到李二陛下的召见,在这一天觐见天颜;运气不好的话,就只能吹吹凉风打打哆嗦,听着朱衣使者的喊声拜上几拜就差不多结束的样子。

虽然外面人挤人人挨人还吹着凉风很是辛苦,但能进到太极殿里面的大佬们还是有个垫子坐的。大唐不行跪拜礼,哪怕在元日大朝,也是不跪拜的。不过这样的庄重场合,坐也不能随便坐,盘着腿肯定是不行的,伸着腿也要被巡察御史指责一番,所以是跪坐——嗯,相比于跪着“聆听圣训”而言,心理上能够接受,但生理上其实也没差多少。

等到太极殿里面的群臣找到了各自的位置,便听得鼓乐阵阵,十几个小黄门从御座后对对走出,分立九层台阶之上,身着衮冕的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终于出现在了太极殿中。而在同一时间,太极殿门口原本合拢的九龙曲柄盖缓缓打开,站在太极殿外的广场上吹凉风的“闲杂人等”们也从这一信号中得知了帝后升座的消息。

“拜!”“兴!”“再拜!”……

礼仪很繁杂,但李祐并不感到厌烦。从传承上来讲,这种繁杂而庄重的礼仪是从上古流传到如今的大唐,然后又一路流传到后世。哪怕经过了崖山之难、甲申国变,哪怕这种礼仪已经被更改


状态提示: 第4章唐朝的新春团拜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