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 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大沽口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226855/

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大沽口(2/3)

于楚军的消息了解的自然比普通百姓要多的多,对于如今天下的形势发展程度也更清楚。

清军二十几万大军在江南全军覆没,皇太子胤礽被楚王沈墨亲自俘虏,裕亲王福临阵暴毙身亡,恭亲王常宁南京城破后下落不明。

江南江北之地尽归楚军所有。

得知了这些消息后,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心中都会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四个字来:“大清药丸!”

所以这些人早就开始心照不宣地作准备了。

改朝换代这种事,虽然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不过是换一个朝廷缴税,换一个帝王效忠。

至于损失一些钱财粮食家产土地,只要能保全性命,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最担心的自然是皇室的那一家一姓以及他们的附庸而已。

谁都看得出,大清这艘破船马上就要沉了,所以都在拼命地想要跳船,没几个人愿意给大清陪葬的。

许多人脑后虽然依然留着金钱鼠尾,嘴上喊着誓死效忠大清,跟大清共存亡,可是私下里却早就准备好了华夏衣冠,楚军旗帜,甚至派出人南下悄悄联络楚国。

这些的的忠诚简直就跟厕纸一样随时可以丢弃,他们唯一忠诚的就是利益。

楚军出现在天津城外的消息传来,作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八旗驻防将军盛通大惊失色,第一反应竟然不是立刻组织手下抵抗,而是收拾东西往京城跑。

一个手下官员拉住他苦苦劝道:“将军啊,天津卫是京城的门户,你若是不战而逃,回到京城也会被皇上满门抄斩的啊。你的家人可还都在京城呢。”

盛通本身就是一个纨绔之地,跟后世那种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没什么两样,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喝玩乐,哪里会打仗啊。

能当上这个八旗驻防将军,也是因为他老子曾经是顺治手下的侍卫大臣,而且还得了一一个贝子的爵位,所以才会得了这么一个官职。

虽然他本身才能平庸,但是天津为毕竟在京城边上,也没人会认为敌人能直接威胁到天津卫来,所以这个八旗驻防将军有没有本事倒是不重要,反正这个职位本来就是用来镀金的。

盛通被手下这么一劝,脑子也清醒过来了,一时间竟然踟蹰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个劝住他的官员又继续献策,让他先把城中的士兵组织起来,关闭城门,在城中戒严,严禁人员进出。

同时派人打听楚军的动静,再调派一些军队去守卫大沽口炮台。

在做出布防的同时,派人向京城的康熙皇帝告警,让皇帝速派援军。

最后,那官员道:“将军啊,做了这些事情以后,就算最后天津城最后丢了,皇上最多也只是剥夺了你的爵位,罢免你的官职,最少能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啊。若是您还能立下功劳,皇上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说不定不仅不会罢免你的官职,还有可能会奖赏你呢。”

盛通被说动了,急忙虚心求教道:“那你说我该怎么才能立下功劳呢?”

这位现在脑子里想的还是想保住自己的爵位和官职,否则爵位被除了,官职被免了,随之附带的那些财产也会被朝廷给收回去,他实在舍不得啊。

这官员继续献策道:“将军,要想拖延楚军的攻势,最紧要的就是大沽口炮台不能失守。只要能守住大沽口炮台,楚军一时之间也无法进攻天津城,这样皇上就有时间派出援军了,到时候将军自然就是大功一件。”

盛通大喜,道:“那我现在就派副将多带人马去守卫大沽口。”

手下摇头道:“不可,此时将军必须亲自带人去大沽口,才能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而且还要多带士兵,人少了可守不住啊。”

盛通犹豫道:“城中只有五千士兵,若是带走的太多,那城中可就空虚了啊。”

手下信心满满道:“下官听闻那楚军军纪败坏,对富人士绅多有抢夺之举。天津城中士绅富贾乃至权贵颇多,若是楚军攻破城池,他们也必然遭难。将军可以让他们将自己家中仆役家丁献出,组建军队来守卫城池,这样将军就能一心守卫大沽口了。”

盛通一听,果然是妙计啊,对这位手下官员大大夸奖一番,立刻下令让副将集结军队,让亲兵拿来自己盔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献策那官员在离开将军府之后,立刻小心翼翼来到城中一处颇为雅致的宅邸后门处敲了敲门,片刻后立刻有人前来开门,看见是他,也不多问,点点头低声道:“老爷正在书房等你。”

那官员点点头,径直轻车熟路的来到一处书房,敲敲门然后顿了一下推门进去,可见对此处已经是相当的熟稔。

书房之中端坐着一个面阔肤白的老者,胖乎乎的大脸看起来像是一个商人。

但是他却是曾经当过户部尚书的人,唤作胡复吉。其祖父曾经是前明崇祯朝的言官,以喷崇祯为荣,表现的铮铮铁骨,一副忠君爱国的真君子做派,为时人所称赞。

但是李自成带领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后,这位跟其他的大明官员一样毫不犹豫地投降了李自成。

在满清入关占据了北京城后,又干脆利索地剃了头发,投降了满清,充分的诠释了什么叫做“铁骨铮铮”。

到了胡复吉,依然完美的继承了其祖父的优良作风,竟然被康熙赞赏为“诤臣”,一路从给事中的位置上干到了户部尚书,前年终于致仕,回到老家天津养老。<


状态提示: 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大沽口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