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机智笨探》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机智笨探 ()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明之殇(十七)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23171/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明之殇(十七)(2/3)

呆了,中国有一句老话,知子莫若父。朱元璋果真是一位不简单的帝王。

想当年朱标意外死后,燕王、晋王、周王三人,都为太子之位,在朝中结党。不过后来确立了皇太孙朱允炆之后,晋王和周王都乖乖的返回封地,不再觊觎皇帝之位。唯独直率的朱棣,心中愤愤不平。

那时候的朱元璋似乎就已经发觉了,如果朱允炆顺利继位,那么对于朱允炆最大的威胁,就是燕王朱棣。或许说也正是朱允炆的那些叔叔辈的藩王。

几年前,我就隐约感觉到了朱元璋在意这个问题。只不过碍于北方蒙古大军不断骚扰边疆,加上各地的藩王都护国有功,成功击退蒙古大军,再加上朱元璋的身体不好。或许也是朱元璋没有想到办法,朱元璋一直都没有对我和朱允炆提起这些事。

现在看来,朱元璋自知快要死了。所以召集所有藩王进入京都,这就是要打算为朱允炆消除日后的一切阻碍。

殿下的朱棣,就好似泄气的皮球一般。

就在朱元璋几次下令,朱棣都没有动的情况下,朱元璋一摆手,瞬间就在大殿之外,进入了很多身披盔甲,手持武器的护卫,进入到大殿之中。那些护卫大话没说,瞬间就把朱棣按在地上。

朱棣此时此刻惊慌失措的叫道:“父皇!爹!儿子无罪!儿子无罪啊!”

“爷爷!爷爷!我父王无罪!”“爷爷,我父王无罪!”

就在朱棣的身后,两个年轻不足二十岁的少年。这两个少年,一个肤白微胖、一个黑壮。这两个人正是朱棣的儿子。

肤白微胖的少年是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另外一个就是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

多年未见,没有想到朱棣的两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了。

朱棣的两个孩子也是第一次上朝,估计也是朱元璋想看看他的孙子,所以命了朱棣带着他两个儿子前来京都。

朱高炽和朱高煦毕竟是两个孩子,听到自己的父亲要被朱元璋刺死。两个孩子自然就在大殿上放声痛哭,不断的求饶。

朱元璋看到两个孙子跪在地上不断的磕头,不断的哭泣。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不由自主的也闭上了眼睛。

而我一直都没有说话,而是仔细的观察着朱元璋,我心里暗道:我明白了。朱元璋并非真心想要啥朱棣。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此时一想敢于直言的兵部尚书傅上佐连忙说道:“陛下!”

傅上佐跪道:“陛下,燕王多年来,为天朝镇守边疆,实属大功于天朝。若陛下怀疑燕王,大可不必如此。”

朱元璋阴沉着脸,朝着傅上佐说道:“怎么?你也要为燕王求情?”说着朱元璋指着跪在地上的满朝文武大骂道:“你们这群佞臣,是不是都受过燕王的贿赂,这才为燕王讲话。”

朱元璋一直都是一个强势的皇帝,朱元璋说东,没有人敢说西。就算是刚正不阿的傅上佐,一听到朱元璋这么说,一瞬间傅上佐也没词了。

不管多么正直的人,在朱元璋的面前,谁也不敢多讲一句。

而朱允炆见状,偷偷看向了我。

我知道朱允炆的意思,而我则是朝着朱允炆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叫朱允炆继续求情。

朱允炆何等聪明,连忙拜道:“皇爷爷,四叔燕王有大功于天朝。如果皇爷爷赐死四叔,那么消息传到漠北的蒙古之后,蒙古大军势必会卷土重来。那么边境又起战火。那是百姓又会受苦。请皇爷爷明察!”

而我则是不断的叹气。心里暗道:朱允炆还是年轻。

朱元璋之所以会在早朝闹出这么一出,就是朱元璋知道现在的朱棣已经在北平成为土皇帝,朱棣多年来打仗,不断的扩军、收编士兵,朱棣手下的士兵已经达到了十余万。

虽然朱棣手里的兵马,无法和大明的所有军队相比。但这股威胁,朱元璋势必剿除。

现在朱允炆还拿朱棣击退蒙古做事,这不叫求情,而叫火上浇油。

我心里暗道:看来还得我出马啊。

很明显朱元璋就不是真心杀朱棣,如果要杀朱棣,朱元璋早就一声令下看了朱棣。朱元璋就是希望通过朱允炆之口,挡着满朝文武,各路藩王的面,通过朱允炆的恩惠,放过朱棣。这样不仅能让朱棣真心臣服,不再觊觎皇帝之位。更加能让全天下知道,如果不是朱允炆,朱棣早就死了。

所有这一切,似乎也只有兵部尚书傅上佐看出来了。但是朱元璋不给傅上佐说话的机会。怎奈朱允炆太过于年轻,根本不懂朱元璋的用意。

朱元璋听到朱允炆的话,马上就要大怒。

突然间我大叫道:“陛下!”

我此时知道,我再不说话,朱元璋的戏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我一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朱元璋见我说话了。脸色缓和不少。

我上前一步,恭敬的施礼道:“陛下,刚才诸位大臣,言之有理。不过臣想到了一首诗!”

“什么诗?”朱元璋看着我问道。

我也没有客气,连忙念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朝堂的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知道这是三国时期曹植七步成诗之故事。其中故事的原由,就是曹丕和曹植为多储君之位。日后的曹丕极为之后,第一件事就要杀掉曹植。

当我念完这首诗,满朝文武都为之触动。

尤其是


状态提示: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明之殇(十七)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