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统计师》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统计师 () >> 劳动在沈阳红砖一厂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24654/

劳动在沈阳红砖一厂(2/2)

肤,空乏其身,……’苦也。”

黄道初:“我的认识就是一个字:累!”

什么是累?不是从课堂出去干体力活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初到红砖一厂头两天,午饭后、晚饭后,同学们还是围成圈打排球,在空地上踢足球。几天后,外边几乎看不到人;吃了饭,多数人都是放倒在木板通铺上。在学校很多人心里对于开会、学习、批判都有些厌烦;现在,180度大转弯,多么盼望星期三、星期六的下午(学习时间)的到来。尽管后来劳累的感觉减轻了,消耗体力的体育活动,也基本不再出现。

休息的时候,高秀生约我去烧砖的隧道窑参观。我们两个在一栋隧道窑前观看正在出砖的场面。进窑的工人都是披着浇了水的麻袋片,出窑的人,身上都是冒着蒸汽。我心中估算,窑里的温度该有多高啊?从那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挖土、推车都没有以前那么累了。

在红砖一厂劳动大概不足一个月,厂方提出关于同学们吃饭的问题。一九五五年八月国务院发布命令,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政策,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月三十五斤,实行定量供应;我们学校从我们入学到1959年毕业,并没有对每一个同学单独实行定量,吃饭从来是不计量的。挖土、推轱辘马属于重体力劳动,同学们饭量大增。就连我饭量较小的人,中午一顿至少吃两个馒头(山东戗面砍刀卷子,4两一个)。二十多天下来,厂子出现粮荒,(按规定,重体力劳动定量是每月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斤)。无疑,由于我们不计量的吃法造成了厂子粮食超出定量。于是,学院领导要求各班开会,作为政治任务,动员同学们注意节约粮食。

一天,昆岫推轱辘马,用力过猛,速度较快,撞上了在他前面推车的统计课助教。经厂子大夫检查,是小腿肌肉裂伤,没有骨折。此事引起学院带队领导高度重视,各班都开会讨论,强调做到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人身事故。昆岫当时就被吓得脸色发白,不知所措。晚饭都没有吃。第二天停止劳动一天,在宿舍写检查报告。晚上,在全班大会上,进行检讨。同学们不免要发言批判。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程序。

在我们劳动在红砖厂的同时,农经系、贸易系的同学,分别到农村和商场参加劳动。也有的同学在校园内修路、整修环境。还有一部分同学参加教改,编写教材,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

孙殿卿没有去红砖厂劳动。他和一些同学留在学校,在王继业老师率领下,进行教改。我从红砖厂回来,我们两个自然要到一起交换“心得”了。

孙殿卿:“怎么样,累坏了没有?”

我:“天生就是干活的命。累不死。”

孙殿卿:“告诉你两个奇闻!听不听?”

我:“当然!先讲第一个。”

孙殿卿:“第一个是唐教授。王老师在前两年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唐教授署名的文章,觉得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过。他回忆起来,是在苏联看到的。那是一位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王老师还保存了那本苏联杂志,经过对照,正是那篇文章。”

我:“唐教授还懂俄文?听说他英文好,给58班上课,还用英文讲过课。”

孙殿卿:“正是。他是从英文杂志上翻译过来的。”

我:“想不到,360元(月薪)的大教授,还做这等找窍门的勾当。说第二个。”

孙殿卿:“你知道什么是学阀吗?”

我:“新鲜!闻所未闻。什么是学阀?”

孙殿卿:“具体的定义不知道。解放前,上海有一个仗势把持教育学术界的人物,凡是署名他的文章,报刊杂志都要刊登。我们学校有两个南开留美的老师,以前就为上海那个学阀写过文章;因为两位老师学术造诣较高,博得那个学阀的欣赏,两位老师的文章就常常以学阀署名发表。”

我:“给学阀写文章,不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嘛。”

孙殿卿:“何止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位都是从美国回来的,是内控的嫌疑人物。”

我:“怪不得讲课时,总是按照中国人大的教材照本宣科。”

(2010年9月27日10:07:02)


状态提示: 劳动在沈阳红砖一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