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行者玄奘》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行者玄奘 () >> 第二十三章 王宫里的辩经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33620/

第二十三章 王宫里的辩经(2/3)

个远道而来的求法僧,又何必让这位老前辈难堪?但若是主动示弱,又是否会让国王以为自己不过是浪得虚名,以至影响了求法事业?因而一时有些踌躇。

僧伽耶舍长老却是一心想知道这个远道而来的年轻沙门究竟有多大的道行,何来这么大的名气?因而很痛快地接受了国王的提议。

他起身合掌道:“既如此,老僧不才,先行开讲了。”

玄奘无奈,只得合掌应承。

于是,两人面对面各坐在一个讲坛上,先由僧伽耶舍开讲,接着是玄奘,随后两人相互设疑论难,辩论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僧伽耶舍先讲小乘佛法,再到大乘佛法中的疑难问题,信口提问,他说的梵文雅语带着北印度口音,还时不时地夹杂着几句当地方言,因而玄奘必须全神贯注,方不致于听错听漏。

好在玄奘拥有极强的语言学习能力,经过中亚路上这一两年的练习,听力已相当精确,不仅交流起来不成问题,且能凭借他对佛法的学习钻研,参悟领会,对于僧伽耶舍长老的提问,也算是应答如流。

在座的僧众,没有想到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年轻沙门,竟有如此精湛的佛学渊源,虽然他说的梵语稍嫌缓慢,还夹带着一股陌生的异乡口音,却是清晰流畅,并不影响人们听音知义。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用极其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深刻的佛法教义。但见讲坛上,一宾一主,酬答自如,且都互留余地,并不穷追猛打,听的人是如醉如痴,对两位高僧的佛学水平佩服不已。

僧伽耶舍长老博学多才且修为精湛,平日里最是爱贤重士,几个回合辩论下来,便对玄奘的深厚学力和谦逊态度欣赏不已,竟有相见恨晚之感,忍不住欢喜赞叹道:“玄奘法师智慧高超,器量宏伟,老僧深感佩服,老僧认输。”

玄奘忙合掌道:“多谢大师夸奖,大师所讲,令玄奘受益非浅,何言认输?是玄奘应该认输才对。”

国王非常高兴:“二位大师都不必过谦了,本王已经为你们的才华惊佩不已了。玄奘法师远行至此,这机缘殊为难得,还有哪位大德想要请教的?”

此时座中有大乘学僧毗戍陀僧诃,萨婆多学僧苏伽密多罗,僧祇部学僧苏利耶提婆等多人,他们都是道业坚精、多才善解的著名论师,虽然对玄奘的才学也极佩服,但听到僧伽耶舍大师这般称扬,还是觉得有些过了,心中颇为不服,于是纷纷fā_lùn诘难。

玄奘不慌不忙,一一作答,国王见他气定神闲,酬对应答无一不恰到好处,且态度谦恭有加,不禁敬佩不已,连连夸奖:“好学识,好辩才!”

这时,一个大臣进来禀报道:“臣谨遵我王吩咐,从婆罗门子弟中挑选出二十名好学严谨、字迹端正的年轻人做抄书手,现已在殿外等候。”

“好!”国王爽快地说道,“玄奘法师远道而来,只为取经求法,我迦湿弥罗虽说不是什么大国,经本却还齐备。这二十名抄书手,便是专为法师挑选出来,将我国中存放的经书全部抄录一份给法师。另外,本王再增派侍从五人,供法师使用,一切所用文书纸墨材料,概由皇家供给。”

玄奘连忙起身:“多谢大王。”

走出王宫时,玄奘隐隐听到几声议论:“僧伽耶舍法师和王上为何对这个异乡僧侣如此看重?还专门指派婆罗门给他抄书,也太过了些吧?此人虽有些辩才,但在学问上却未必有多强。”

“可不是嘛,你看他从头至尾都没有使用因明,显然是没学过这个。”

“连因明都没有学过,算什么学者啊?”

“而且你听他讲话慢条斯理,看似稳重,其实是边想边说,口音还奇怪得要命!”

“真是难以想象,僧伽耶舍大师居然会迁就他,要我说,他这个样子去参加正规辩论,非被割了舌头不可!”

玄奘很是惊讶,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有这种“凡夫僧”啊,连佛国都不能例外。

那些僧侣见玄奘走过,全都停止了议论,看过来的眼神中却带着几分鄙夷之色。面对这样的目光,多数人都承受不住,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自惭形秽。然而玄奘经过这漫长的西行之旅,什么样的人和事都见过,对此反而不介意,只冲他们微笑点头,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飘然而去。

他不介意别人说什么,不过,这些僧侣议论的内容倒是有些进入了他的心坎。他留在迦湿弥罗,确实是想系统地学习梵文梵语和“五明”大论。

迦湿弥罗国具有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佛学底蕴,这些,是玄奘来之前就知道的。而在阇耶因陀罗伽蓝,僧伽耶舍长老与玄奘闲谈时就说得更多了——

“迦腻色迦王在位时,贵霜王朝国力强盛,为了教化四方,迦腻色迦王大力推行佛教,每天延请一个僧人进宫为他说法讲经。法师你也知道,当时的佛教已经分成很多部派,各部派之间互不服气,相互攻击,这给佛教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国王对此也是深怀疑虑。后来,胁尊者就给迦腻色迦王提出了一个建议,利用王国的权威召开一次佛经集结大会,以正本清源。迦腻色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刻下令召集全印度的高僧,来迦湿弥罗接受供养,集结佛法。”

这个典故,玄奘早在迦毕拭国就已经大致听说了,这回听僧伽耶舍长老再次提起,且讲得更加细致,便认真地往下听——

“各地高僧毕集于此,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三章 王宫里的辩经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