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 第六卷 第四十七章 孝亲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36529/

第六卷 第四十七章 孝亲(2/3)

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了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第二月初,母亲负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看米后想:上次没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惶恐地请求道: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呵斥: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除了瞒着乡亲,更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每天天不亮就揣着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叨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校长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请我上台?更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6、老黄牛拦路(根据电视报道记叙)

青海一个缺水的地区,每人每天只有三斤水,还靠驻军从远地运来。日常洗漱、洗衣做饭、人畜饮水,全靠这三斤珍贵的水。

一头憨厚忠实的老黄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拦住运水车,任凭驾驶员驱赶呵斥,不肯挪动半步。几分钟后,造成塞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街,性子急的甚至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牛主人赶来,扬起长鞭狠狠抽打瘦骨嶙峋的牛背,老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哞叫,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浸红了鞭子,和着酷冷的阴风,老牛凄厉的哞叫声显得悲壮。运水的战士哭了,骂街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我就违反一次规定吧,我自愿接受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

出人意料,老牛没喝用生命抗争来的水,它流着泪,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呼唤什么。不远处躲在沙堆后的一头小牛,怯怯地跑过来。老牛慈爱地看着它的孩子贪婪地喝完了水,伸出舌头抚爱似的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

静默中,牛母子眼里充满了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寂静无语中,老牛领着小牛掉转头,步履蹒跚地走了。

7、鳝鱼的爱

古时一读书人煮鳝鱼汤。活鱼入锅,小火加热,鱼游于锅,不觉水温渐高。据说这样煮熟的鳝鱼,因为没有经历宰杀的过程,所以肉质松软,口感好。

煮好了,读书人掀开锅盖,却惊奇地发现,一条鳝鱼弓身而立,头和尾在煮沸的汤中,而整个腹部却露在沸汤之外,它已经死了,居然没有倒下。

读书人好奇,剖开鱼腹,顿时目瞪口呆:鳝鱼腹中,竟然藏着满满的鱼卵。读书人呆立良久,情不自禁中早已泪流满面、愧恨难当。鳝鱼舍命救子,自己对母亲却没有尽到孝道。他默默发誓:从此不吃任何动物,并对母亲加倍尊敬、孝顺。

8、父母是两尊活佛

一个青年,聪明伶俐,读遍三藏十二部,故想找个出家师父来教他。他傲慢,谁都看不起,觉得这些人都不行。听说某寺院在山上,历尽千辛万苦上山见到方丈,说我久闻大名,您能教我,我愿意求在您的名下跟您学习。

老和尚说:你缘不在我这。你要找人学习,非常正确,这个人也在,你要去找。他问:此人何等模样?方丈:什么样子、在什么方向、


状态提示: 第六卷 第四十七章 孝亲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