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苗烧水奇遇记》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苗烧水奇遇记 () >> 第44章 04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59148/

第44章 043(3/4)

划。”他说:“杨广这个人文采很好,可惜了。”

苗烧水说:“李渊是个有福气的人,他的儿子女儿都非常能干,特别是次子李世民,在群雄争霸的过程中,他表现的很像一代雄主。不过这位卓越的儿子让李渊没有安全感,他立长子为储君,一来是尊重长子继承的古制,二来也是为了制衡李世民,他不能让李世民在他的活着的时候就众望所归,而导致自己这个皇帝提前下岗,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他说:“我非常同情李建成,因为心慈手软,结果被敌人先下手为强,送了卿卿性命。”苗烧水说:“当时李建成胜券在握,既然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取胜,又何必用那些下三滥的招数呢?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不放手一搏,运气好的后半生做个囚徒,运气不好就没有后半生了。”他说:“真是世事无常,瞬间就乾坤反转。”

苗烧水说:“李世民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材料,其一他生得一副帝王相,天日之表、龙凤之姿;其二上天给他安排了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一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贤内助;其三上天给了他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此人就是长孙无忌,这个人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其四虽然他失去了刘文静这样的谋臣,可他在他的帐中增加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超级智囊,还有尉迟敬德、秦叔宝这样的武将。有人说李世民和杨广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他们之间的不同也非常的明显,李世民并不喜欢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拿主意,他喜欢跟大臣们一起商量,这一点体现在他对人才的重视,要不然不会有那么的能人聚集在秦王府。不过李世民是个性格急躁的人,这个时候上天安排他在屠戮兄弟、囚禁父亲之后登基,这极大的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必须以更加谦卑的态度来施政。”

他说:“你觉得玄武门之变是上天的安排?”苗烧水说:“李渊能够夺得天下,秦王的功劳是最显著的,李渊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非常喜欢的,底下也有一大批人拥戴他。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安心的坐在龙椅上,他决心牺牲自己这样能干的儿子,而选择长子做储君。这样做李渊是由内疚心理的,所以尽管他没有让李世民做储君,可对他的封赏一直是非常优厚的。这个时候的李渊是非常艰难的,想要避免玄武门之变发生,他有两个选择,一是把李世民彻底报废掉,这样李建成就可以安心的即位了;二是让李世民即位,如果是这样,李世民也不会杀掉他们。他既不想薄了李世民,也不想自己的皇位不稳,在他犹豫的时候惨祸就发生了。”

他说:“不管怎么说?李世民最终用事实证明自己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他把中国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苗烧水说:“相对于隋朝的两位皇帝,李世民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李世民虽然贵为天子,却并不专权,门下省频频驳回他的诏书,避免了许多过错的发生;第二李世民对人才的重视远远超过隋朝皇帝,他能够让每个人才都充分的发挥才干;第三李世民厚待百姓,不光是做做样子而已,经过他们君臣的努力,贞观二年的时候,粮食大丰收,那个时候的百姓普遍比较好过。像所有皇帝一样,到了晚年的时候,李世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合适的储君,二是长孙皇后过早的离世,三是跟随他打天下的人一个个离开人世,四是治国的得力也相继离开人世,五是一直阻止他犯错误的魏征也离开人世。”

他说:“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一直反对起用长孙无忌,名爵者,公器也,长孙无忌因为和李世民之间的私人友谊而受到重用,这有点公器私用的意味。不过到了最后,他一个定要把储君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来辅佐,而最受信任的当然就是长孙无忌了。其实李世民这样做还是错误的,长孙无忌的确是你信任的人,可他是外戚,他不把自己当大臣,而是把自己看成是监护人,那个已经成年的皇帝能容忍自己的身边还有个监护人?”苗烧水:“朱元璋与隋文帝相比,他的出身更低,经历更为坎坷。幼年的时候,就饱尝人间的酸苦,成年之后四处游历,增长了见识,结识了一些江湖上的朋友。他从普通士兵做起,一直做到统领三军的大元帅,到最后终于成为一朝天子。朱元璋有两个特点,一是杀气很重,二是思想保守。”他说:“他的想法其实没什么不对,汉高帝也很保守。”

苗烧水说:“汉高帝虽然也有屠戮功臣的毛病,但他与萧何还算是有始有终,到了弥留之际,还能够说出合适的宰相人选。后世有许多人指责他,其实他是一位难得的明主。”他说:“朱元璋也是明主。”苗烧水说:“说他昏庸当然不对,但他与汉高帝相比,至少在任用宰相方面还是很有差距的。朱元璋不但所用非人,到最后索性兼职做宰相,其实在洪武一朝有许多弊政,自己累个半死,事情还没做好,真是太可惜了。”

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苗烧水说:“朱元璋选择方孝孺辅佐建文帝,这个想法简直有点幼稚了,方孝孺不失为一个忠臣,却远远不是一个贤臣。写文章还可以,可协助主上治国可不像写文章那么简单。建文帝就是一个被读儒学经典坏了脑子的人,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朱棣因为得位不正,他用不停的杀戮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这个人的


状态提示: 第44章 043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