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铁骨》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铁骨 () >> 第一五〇三章 收回远东的契机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75544/

第一五〇三章 收回远东的契机(3/4)

乱怎么办?我们大概有九百万华人移民在滨海地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柳申科夫点了点头:“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保持一比一的兵力配置,即我们在远东的军队数量,和从西伯利亚调集过去的军队数量,最少要保持一比一的比率,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原本只要我们牢牢控制住西伯利亚,应该不会出问题。但是”

看到柳申科夫摇头叹息,安毅急切地问道:“但是什么?”

“现在情况出现了可怕的转变,莫斯科方面已经与日本方面秘密达成了协议,将把远东割让给日本,至于西伯利亚,本着谁先得到即为谁所有的原则进行分配。”

安毅觉得仿佛在听天方夜谭:“老师,依照我对斯大林的了解,他不太可能会与日本达成这种近乎耻辱性的协议,不要说西伯利亚,就算是远东,他也不可能会给日本!”

柳申科夫苦笑一下:“安毅,你以为我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你根本不了解斯大林这个人,他是一个利益至上者,懂得关键时刻隐忍退让。在他眼里,若是西伯利亚和远东掌握在我们手里,那苏维埃真的有可能会一直分裂下去,但若是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只要国际局势发生巨变,他随时可以撕毁协议,出兵收复西伯利亚和远东。斯大林从来没有把日本人的陆军放在眼里,他需要的只是日本人在一旁牵扯我们的精力,好方便他收回西伯利亚,等到解除迫在眉睫的威胁,收回远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看到安毅还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柳申科夫生气地说道:“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苏维埃刚刚建立那一会儿,列宁同志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割让3万平方公里领土给德国,使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下子失去了五千万居民,被割让地区拥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90、铁矿石的73、工业的54以及铁路的33的经济总量,不是比起今天远东之于苏维埃的地位重要得多吗?况且还需要向德国支付六十亿马克的赔款,这是何等屈辱的一个条约?

“但结果怎么样?还不到一年,德国在欧战中失败,苏维埃立即宣布废除此条约,然后出兵收复了以上地区。列宁同志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被认为这是他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了巩固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妥协性外交策略的成功,让列宁同志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

“你想想看,若是斯大林利用这个契机,平定内外之乱局,尤其是解除来自纳粹德国的威胁,成功收复西伯利亚和远东,谁敢指责他的不是?况且有了这段时间做缓冲,他还可以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周边地区动脑筋,说不一定会多拉几个独立国家加入苏维埃联盟,那么他的成就,未必就比列宁同志差了!”

这下安毅终于明白了,苦笑道:“这么说来,日本人将会在近期对远东出兵?”

柳申科夫叹了口气:“我们隐藏于苏维埃高层的情报人员,已经发出了严重警告,最迟四月份,日本就会向远东动手。日本方面承诺,将会派出不少于三十个师团、二十个混成旅团、三十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强大兵力,参与对远东作战,你现在总该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了吧?”

安毅点点头:“我现在理解为什么老师会那么悲观了。远东内忧外患,军队不稳,面对莫斯科方面的进攻已经很吃力了,还得面对如狼似虎的日本人,就算是我也会有手足无措之感!”

柳申科夫强颜一笑:“不仅是日本人,被苏俄扶持的新疆军阀盛世才,也被克里姆林宫要求率领十万新疆军队进入哈萨克斯坦与我们作战,现在的远东已经是一条风雨飘摇的大船,随时都有可能沉没,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心情如何能好得起来?”

安毅心情也极为沉重,若是远东共和国就此消亡,那么刚刚收复的蒙古及只存在于纸面上的中亚,将独自承受苏联和日本两方面的压力,能否能坚持住,将会成为一个未知数。

估计是看出了安毅的疑虑,柳申科夫介绍了远东军队和政府采取的对策:

“由于去年年底日军已经打通了朝鲜与满洲、滨海地区的交通,一旦战起,日本军队即可以方便地突破张鼓峰地区我军的防守,长驱直入,杀向海参崴,为其海军登陆创造条件,因此,滨海地区的失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由于兵力有限,在莫斯科与日本方面,我们只能选择一个防守重点。

“要是我们选择放弃西伯利亚,那么日本人将被堵在滨海地区,不能前进,代价就是西伯利亚尽被莫斯科占领,蒙古也将直面苏联红军的威胁;若是我们放弃远东,那么莫斯科方面则会被堵在乌拉尔山区,也不能前进,后果就是日军长驱直入,从远东一路杀向西伯利亚,最后与莫斯科方面一起,把我军合围于乌拉尔山地区,但代价就是西伯利亚将落入日本人之手。”

安毅连连点头,依照远东一千三百万人口(西伯利亚除外),出现这样的局面一点儿也不奇怪,毕竟西伯利亚和远东太广袤了,两处布防的结果,将会是两处都被攻破,崩溃的速度甚至比侧重防守更快。

“在我们高层的内部会议上,两种方案支持的人都有很多,最后还是支持坚守乌拉尔山一线的同志获得了胜利,


状态提示: 第一五〇三章 收回远东的契机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