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明海商》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大明海商 () >> 第三十五章 进京(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76536/

第三十五章 进京(四)(2/3)

,货品还是很全的,您拿着学生的这个‘贵宾玉佩’,全大明的基隆商馆都会给您五折的优惠!”

这个“贵宾玉佩”,当初还是宁凤晨想出来的,因为他的想法是,开超市,没会员卡怎么行。于是,就发行了大概几十枚玉佩,而这小小的船型玉佩,由于做工精良,且外型美观,竟然是后世极为奢华的收藏品,远远超出了实际“打折”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是仅在金乡军初期发行的,完全成为了孤品。后世为了在拍卖会上争抢这么一块玉佩,竟然拍到了几万两白银的价格,这是宁凤晨远远没有想到的。

陈仁锡在金乡所逗留了三日,由于赶着回去赴命,不敢多待,告辞回京了。

而晏世轮在准备了一个月后,带上礼物,准备开赴京城!

此时远方西征的宁凤晨,已经到达了埃及。由于风向有利,“灭虏”船只灵活,比预计的两个月到达时间提前了一半。在路上宁凤晨并没有闲着,除了利用强大的火力欺负一下各地的土人外,还教授所有的预备军官们英语。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记忆单词、背诵句型,都是比较枯燥的脑力活动。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外语,所以很多人外语都不怎么上心,学不好外语也都能找出一堆的理由。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拿枪威胁你,逼你学会外语,你又会怎样学?要知道,那时候的你是没有任何退步和推脱的理由。

而这就是宁凤晨的做法,他引用了一个例子,只是将其改的面目全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领队的长官告诉士兵们,送他们去的飞机只能在德国和俄国的边境附近把他们空投下去,因为那时候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盟军部队还不能接近德国领土。但是这些士兵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都还不会说德语,于是长官严肃地告诉他们:“这一个月里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出发,不论你们到时候学会没有,都得去。”结果士兵们在一个月里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德国人就会立刻把他们抓起来,他们就会没命了,那时候连说理由的机会都没有。宁凤晨的说法就是,你们务必要学会这英吉利话,如果学的不够好,不够利索,那么等着你们的就是马革裹尸的后果。宁凤晨自己的英语水平极烂,但是不妨碍荷兰俘虏爱德华英语的讲述。从口腔发声肌肉群上来讲,英语和荷兰语算是比较接近的,而且爱德华在英国还呆过十几年,所以有着地道的“伦敦郊区音”,这让所有的预备军官,还有宁凤晨是进步飞快,再加上宁凤晨的威逼利诱,不到一个月,所有连汉字都认不全的两千余预备军官,英语竟然可以流利对答了,这让宁凤晨大跌眼镜,这特么的要是在高考前有这劲头和外教,老子还不考清华了?

尽管这个意淫十分没有意义,但是宁凤晨信奉的就是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

金乡远征军在埃及,利用强大的武力,和丰厚的礼品还有通译的努力,迅速的打入当地地方正府,并且按照既定计划,夺取了苏伊士运河的北线,并且按照晏世轮整理的方法,利用土水泥、携带的部分钢筋,迅速的在既定位置,建造了八座城堡。其中四座在靠近运河北线的节点处,另外四座,按照参谋部的要求,建在了将来从大明船只到达的南部港口处,像是八根钉子,狠狠的钉在了埃及。然后又在埃及方面,宁凤晨组织了埃及当地轰轰烈烈的运河疏浚活动,配合法国富商,情景是这样的——

茫茫的热带沙漠上,骄阳似火.空气是如此的干燥,卷过地面的风中只有扬起的灰沙,嗅不到一丝潮气.工地上近六万名埃及劳工,裹着全身的衣服抵挡烈日的煎熬,在法国监工的呵斥声中,一下又一下地挥动手中的铁镐、锄头,一步又一步地拽动沉重的拖车,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稍有停顿,监工的皮鞭就会在耳边响起.不时,一个埃及劳工倒了下去,周围的人们却没有太多的骚动,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同伴会走过去,看一看他断气了没有,然后一个人拖着头,一个人提着脚,运到工地的一边,自有人将尸体草草掩埋了事.

那时的埃及不满三百万人口,却每个月要向运河工地、城堡工地派遣一万名服役的劳工.按人口比例推算,每一个成年男子每年最起码有一个月要在工地上服苦役.运河修了十年,有十二万埃及劳工不堪重负,永远倒在了运河的工地上.所以,筑成运河的不是沙子和石块,而是埃及劳工累累的白骨;运河里流淌的不是蔚蓝的海水,而是埃及劳工的血与汗.已故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曾说过:“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这时的苏伊士运河还没到完全贯通的时候,只是北线的疏浚,也已经进行了两年。再加上征召埃及民工修建八座城堡,虽然死的是埃及人,仍然让宁凤晨有几分的不忍。但是法国富商辛佳德却不这么认为,每当宁凤晨找到他,告诉辛佳德不要动作太快,以免引起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嫉妒和愤怒时,辛佳德总是这样宽慰他“我来自明帝国的朋友,埃及人


状态提示: 第三十五章 进京(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