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祭汉天》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祭汉天 () >> 第六十四章 共议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77538/

第六十四章 共议(1/2)

“只不过一个高句丽入侵的假情报,就足够玩弄北地的各大势力……太守大人,不是我吕子明自谦,这般的本事,在下是没有的。这个诸葛诞在这方面,当真是有超人之能啊!”

不等李诚疑惑开口,吕蒙便继续道:“太守大人须知,纵然国士之才,也各有侧重,非是全能。在下只能,在于战阵之策,而不在各方势力之争。这诸葛诞虽是只有【州士】品评,但这番拨弄乱局,而自保壮大之术,我敢说,就算是神器之中,也唯有司马仲达、贾文和等寥寥数人,可出其右。”

“如今慕容令所练之辽东汉卒新军,尽在太守大人掌握,大人当趁此机会,尽收军心,同时锻炼战力。待到北燕与北魏鹬蚌相争,两败俱伤,则大人便可渔翁得利,一举夺取幽州基业!”

…………

当李诚率领着辽东新军三万,与于禁同来的练军一万,在险渎县外汇合,一股难以抑制的满足感和期盼感,油然而生。

男儿当如是!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没有决定完全和慕容令翻脸之前,还有一些戏,需要好好表演。

“于将军别来无恙。”

李诚一脸淡漠,也不下马,就这么居高临下的望着于禁。

而于禁更是连话也不答,只是依着规矩,做了个下官之礼。

“我等远来,辛劳非常,于江军还请安排好城中吃住,有了精神,我们也好完成镇东将军的嘱托,退敌守土。”

于禁毫不犹豫的生硬拒绝道:“城内简陋,恐怕难以招呼李将军与麾下士卒。何况正值战时,享乐休憩岂是大将所为?还请城外三十里处扎营,作掎角之势,也是为了防那高句丽偷袭。”

李诚脸色一变,正要呵斥,突然旁边夏侯霸笑声道:“于将军所言甚是,我部一万士卒,愿在城外驻扎,还请于将军派遣一个向导。”

李诚的脸色顿时更加难看,憋了半晌,冷哼一声,拨马便走,也不再提入城之事。

李诚身后,几个瑟缩紧凑在一起的牙将眼珠转动,将一切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此番东援险渎、房县,虽说是得了全权,但高层组合,还是有着分而制之的架构。夏侯霸直属一万,李诚直属一万五千;而剩下五千,则是另外三位汉人将主的手下,拼凑而出。当然这五千人李诚也没指望能有什么战斗力,只是做个第三方。

这样的人员构架,是李诚自己向辽东属国郡守慕容宝提出的。当然就慕容宝本人而言,就算李诚提出由他完全掌控,慕容宝也不会有半点意见——此刻的慕容宝估计已经打着“请求援兵”的幌子,跑到辽西郡去避难了。

关键在于,这样自知轻重的人事安排,既不至于迂腐的等待将令再行动,又会让慕容令感觉很舒服,可以说是上位者最喜欢的下属形式了。

只是慕容令做梦都想不到,这三个白天在明面上各自提防、各有间隙的将主,却在夜半时分,齐聚于险渎城中。

夏侯霸、于禁、黄月英、关平、诸葛诞。

五位各有所长的三国人物齐聚一堂!

“文则与仲权今日这一番动作,正好可以光明正大的免去闲杂人等进入险渎县的理由。虽说公休的鸠占鹊巢之计,等于是已经让慕容令的辽东谋划,都为我等做了嫁衣;但当下来说,还是文则的险渎县,才是最为稳妥的基业所在,切不可暴露了出去。”

在这个时代,险渎县的完全军管,根本不会存在任何人道性质的问题,但却是很严重的野心之举。此次李诚特意选了险渎县为汇合大军之地,正是听了吕蒙的建议,用这样一种光明长大的办法,造成“此处并无不可见人之事”的灯下黑的效果,从而让于禁日后的发展,更加顺利。

搅动乱局、趁乱而强,最后逆而谋夺的事情,吕蒙确实是不如诸葛诞这样一个曾经的地方军阀,来的顺手。但是同样的,以“白衣渡江”而一战成名的吕蒙,对于如何蒙蔽敌人视界的方法掌控,就不是诸葛诞可以望其项背的了。

李诚先是一番肯定,算是奠定一个谈话的良好基调,这才直奔主题道:

“诸位是第一次共聚一堂,虽然前世诸位可能所属主君各有不同、所求理念亦可有不同。然则此生五胡纷乱,不管是求活也好,求心中所重之人也罢,纵然前世有什么恩怨,也当如吴人越人般,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此番四万兵卒,虽多是新兵,但已算是大规模的行动了。燕魏两国之胜负,姑且不论,今日讨论,只想问问,这四万大军出辽东,我们究竟要做到哪一步?”

战争的开始,本身,就是为了战争的结束。

毫无目标的穷兵黩武,不说手下兵卒能否承受这般的强度,便是后勤,也极难供给。不要看这次出征,表面上似乎是用得慕容令在辽东属国的家底,往远了看,这些将来都会是李诚自己的,可不能随意败家。

夏侯霸作为最早跟随李诚的三国人物,本就有着特殊的地位。更兼当场主诸人中,关平与诸葛诞俱是一脸冷淡,黄月英作为一个女子又不好第一个开口,于禁则似乎在皱眉思考什么。

这暖场之事,也是需要夏侯霸来做了:

“公子此次既然是东出辽东,不若便直接下了襄平,全据辽东郡为己用。与辽东属国不同,辽东郡于两汉之际,本就是朝廷东北侧重之所,不论是汉民数量,还是开发程度,都已相当之高。当年公孙氏据有辽东,前后


状态提示: 第六十四章 共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