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崇祯有家店》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崇祯有家店 () >> 第四十四章 人的问题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86796/

第四十四章 人的问题(2/3)

文震孟,让一个人来打破朝堂上的死水局面,才是破局的关键!”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捋着自己的胡子,胸有成竹的说道:“那些人太多,实力也雄厚,皇上与他们缠斗是不值得的。”

“他们有的是时间,只要将事情拖垮了就好了,可是皇上不然,皇上是希望把事情办成,这就不能陷入他们的圈套,不能和他们缠斗,而是要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直接破局。只要将清丈土地的事情做完,他们就没话可说了!”

“到了秋天收税的时候,抗税不交,那可是大罪,想要处理就简单的多了!”孙承宗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笑着说道。

崇祯皇帝大概听明白了孙承宗的话了,那就是朝堂上太安静了,需要进人了。

虽然使用魏忠贤为魏家阁老,自己没有对朝堂上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这些人也的确没什么主张,算是很听话,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自己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他们也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皇上,臣推荐一个人,可以接替文震孟的位置,而且一定能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不会出丝毫的纰漏!”孙承宗终于把这一次的最终目的说出来了,虽然前面对崇祯皇帝的教导也很关键。

“不知道爱卿说得是谁?”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问道。

孙承宗微微一笑,轻轻的说了三个字:“这个人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崇祯皇帝一皱眉头,他不是没听过这个名字,反倒是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毕自严是东林党的大佬,政治理念非常的接近东林党的另外一位大佬,也就是袁可力,地位也不差多少。

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孙承宗,崇祯皇帝心中叹了一口气,孙承宗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同时也出了一个难题啊!

毕自严的履历非常丰富,崇祯皇帝曾经详细的研究过,曾经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而且毕自严对经济方面非常的擅长,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证实。

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天启年间,与其他东林党人一样,受到魏忠贤排挤,只能回家乡了。

直到崇祯元年,崇祯皇帝钦定逆案,魏忠贤集团倒台,毕自严再一次被启用为户部尚书。

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功在社稷。可以说崇祯初年,朝廷能有那么好的财政状况,毕自严功不可没。

袁崇焕在辽东的辽饷,平定叛乱的银子,全都是毕自严一手筹措的。

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毕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十二条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

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

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

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冗兵冗费减下来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吞大大减少,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明代财政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崇祯皇帝曾经想过启用毕自严,因为这真的是一个能人,有他来主持自己的赋税改革,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历史上毕自严最出名的一次是皇太极兵围北京城,天下勤王兵马四十万云集京师四周,粮草军饷供应成了严重的问题。

毕自严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手批口答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在他的精心筹划下,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清军围城立了大功。清兵退走后,毕自严累得头脸肿得像斗一样大,口吐鲜血不止。崇祯帝非常感动,晋升他为太子太保。

只不过毕自严的政策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无论他如果努力,如何当精竭虑,朝廷的财政依旧是入不敷出。

崇祯四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在旧增五百二十万两之外,再增新饷一百六十五万,崇祯皇帝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予以批准,又把全国百姓往死亡线上推了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毕自严条上十事,提出补救措施,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当然,他的意见崇祯皇帝无法接受。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农民起义大流行,怎么样都清缴不灭。

看了一眼孙承宗,崇祯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旦这个时候将毕自严启用,那朝堂上必然会有支持自己新政的势力,哪怕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能够攫取到政治资本,这些人就是东林党。

毕自严只是一个开始,朝堂上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东林党,这个口子该不该开,该怎么开,对崇祯皇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皇上,毕自严长于经济,对政策把握非常的精准,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孙承宗见到崇祯皇帝迟疑,自然知道


状态提示: 第四十四章 人的问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