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 第五百四十五节碑院大佛(2)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95353/

第五百四十五节碑院大佛(2)(2/2)

,凿子碰着哪里,哪里的石块就纷纷而落,很自然地,一尊神圣的大佛呈现在面前。不过我觉得是当地一些虔诚的佛教信徒发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完成这一宏伟工程,那些虔诚的信徒通过化缘、募捐等方式到民间筹集资金,然后花钱请来以刻凿佛像为职业的石匠对整个山石进行设计。而大佛刻凿的确切时间由于没有确凿的记载,因而民间流传着三种版本。一种版本是,明万历进士曹学诠在《蜀中广记》卷二十四《名胜记》第二十四中写道:县(南部县)东南与蓬州(今蓬安)相接三十里为禹迹山,禹治水所经也,有小石泉,凿石为像,层楼覆之,宋绍兴间何汝贤有禹迹山院记。所以人们据此推断,北宋时期大佛就已经存在。另一种版本是,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45),北方战乱连年不断,唐玄宗入蜀避难,一大批画匠、雕工、高僧跟随他进驻四川,并带来了四川文化艺术的繁荣。后来,四川图腾石佛进入了鼎盛时期。大足石刻、安岳石刻、巴中石刻、广元石刻以及乐山大佛等先后涌现出来。这些石刻佛像的涌现表明,禹迹山大佛“出生”的最佳时机也是那一时期。第三种版本是,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沈荣(成都府犀浦尉的侄子)请人在今南部县盘龙镇回龙山上刻凿了《功德记》与十五尊佛像,其中佛像的造型和表现手法与禹迹山大佛惊人相似。这说明,刻凿大佛的工匠与刻凿唐代回龙山佛像的工匠应该是同一批人,如果排除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的话,禹迹山大佛的“生日”在公元769年左右。

小飞不假思索的说道:“这个我在相关的报道中看到过,不过我觉得比较赞同第二种说法,禹迹山大佛的衣纹雕刻手法带有明显的盛唐遗风,同时也体现出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唐代画风。所以当时人们之所以要不惜如此高的代价刻凿这么一尊大佛,很可能与佛教文化的兴起有关。”

段公子点点头说:“我也觉得你们确实有道理,而且这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禹迹山大佛肯定不是只用一日修成的,不是短时间就能完工的,不过我们可以用乐山大佛进行参照与推算。大家看,乐山大佛高71米,刻凿花费时间是90年,禹迹山大佛原高18米左右,高度虽不及乐山大佛的三分之一,但是难度却因为是立佛,全身比例要求严而不亚于乐山大佛。如果在工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刻凿禹迹山大佛估计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状态提示: 第五百四十五节碑院大佛(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